当你停下手中的工作,你是如何休息的?
你知道有些看似放松的行为,其实在悄悄消耗你的气血吗?
中医认为,气血是生命的根本,一旦过度消耗,就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。
今天,苏红梅医生就来盘点那些“假休息”行为,并教你8招修复气血的方法,不花钱、很简单哦~
1
盘点气血不足的表现
在了解哪些行为伤气血之前,先来看看自己是否存在气血不足的情况:
1. 疲劳乏力:睡足8小时还是困倦无力
2. 面色无华:脸色苍白或萎黄,缺乏红润光泽
3. 头晕心悸:经常头晕眼花,偶尔还会心慌心悸
4. 手脚冰凉:即使在温暖环境中,手脚也难以暖和
5. 睡眠障碍:入睡困难、多梦易醒
6. 早白脱发:头发干枯,脱发多、白头发也多
7. 视力模糊:视物模糊,眼睛干涩
8. 记忆力下降:注意力不集中,健忘,思维迟钝
9. 月经不调:月经量少、色淡,经期缩短或推后,甚至闭经
如果上述表现中你符合3条以上,很可能已经存在气血不足的问题!
2
6大伤气血的“假休息”行为
下面,给大家列举几大悄悄消耗你气血的行为,看看你都中了哪些?
1.老躺着刷手机
很多人以为躺着玩手机是放松,实则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会耗伤肝血。中医认为“久视伤血”,长时间用眼不仅导致眼睛干涩,还会引起气血暗耗。
2.午休时间继续工作
午时(11点-13点)是心经气血最旺盛的时候,本应小憩养心。若继续工作或看视频,会扰乱气血运行,导致下午精力不足。
3.久坐不动
长时间坐着不动,会使气血运行不畅。中医说“久坐伤肉”,肌肉得不到足够的气血滋养,反而会感到更加疲劳。
4.早上起床立即洗头
早晨人体阳气初生,头部为诸阳之会,此时用冷水或热水刺激头部,易使寒气入侵,耗伤阳气,导致头痛、乏力。
5.熬夜后补觉到中午
偶尔熬夜后延长睡眠时间似乎能“补回来”,但过度睡眠会使气血运行迟缓,反而越睡越累,打乱人体气血平衡。
6.吃饱就躺下
吃饱立即躺下会影响脾胃运化,导致食积和气滞,长期如此易生痰湿,消耗气血。
3
8招助你修复气血
下面推荐几个不花钱,还很实用的修复气血妙招!
1.闭目养神——滋养肝血
中医认为“肝开窍于目”,闭目休息能减少气血消耗,同时更是养肝血的妙招。每天午时或下午闭眼休息10分钟,可有效恢复精力。
2.每日踮脚——激活气血
双脚是气血运行的重要部位。每天踮脚100次,可以刺激足底经络,促进血液循环。适合久坐办公人群,工作间隙即可进行。
3.没事多梳头——升发阳气
头是“诸阳之汇”,梳头可以有助气血阳气的提升。用梳子或手指代梳,从额前向脑后梳头100下,能刺激头部穴位,帮助阳气升发,改善头晕、疲劳。
4.揉腹运动——健脾胃
睡前顺时针揉腹5分钟,可帮助脾胃运化,促进气血生成。脾胃为后天之本,养好脾胃就是养气血。
5.深呼吸——补气安神
腹式深呼吸能促进气血运行和放松身心。每天练习5分钟,吸气时腹部鼓起,呼气时收缩,有助于补气安神。
6.拍打胆经——疏通气血
胆经位于大腿外侧,每天拍打左右胆经各50下,能疏通气血,尤其适合久坐导致的下半身循环不畅。
7.早睡早起——养气血根本
子时(23点-1点)是气血修复的黄金时间。尽量在22:30前准备入睡,比任何补药都更能养气血。当然,如果你存在睡眠问题,最好是找医生调理一下更为合适。
8.热水泡脚——温通经络
晚上9点左右用热水泡脚20分钟,可温通经络、改善循环。加入几片生姜或艾叶,效果更佳。
▼
提醒:本文为医学科普,供读者参考学习,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,如有不适症状,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。